文/唐骋华
图/黄庆
徐惠梁两鬓微微泛白,身体却依然硬朗,更令人称奇的,是他在急救现场那敏捷的思路和果断的风格。
徐惠梁眼前躺着一名男性,他俯下身,轻拍病人肩膀:“喂,你怎么了?醒醒啦!”意料中的沉默,“他已无意识了。”徐惠梁迅速作出判断,立刻启动“急救系统”:叫同伴打电话、去拿AED(自动体外除颤器),自己则为病人做CPR(人工呼吸)。
首先轻抬病人下巴,让他仰起头,好打开气道。随后,徐惠梁将手指放入病人咽管,脸贴近嘴、鼻,检查呼吸。“胸部不起伏,听不见呼吸音,他无呼吸了!”徐惠梁立刻先往病人嘴、鼻吹气,再对他的胸壁按压,每两分钟吹两口气。此时AED到达,进行AED除颤,等待救护车抵达……
理论和实践并重
救护车最终没来,因为这只是演习,但徐惠梁严肃地告诉记者,世博会展馆日人流量将达2万人次,游客突发疾病是难免的,“早期急救非常重要。”
随即,徐惠梁抛出一个“脑筋急转弯”:一名男子发生“三无”现象(无意识无呼吸无脉搏),有3人前来施救,当你使用AED时,另两人做什么?选项:A,一人打120,另外一人开始CPR;B,两人都使用AED并给予CPR;C,一人打开气道,开始复苏呼吸,另外一人胸外按压;D,叫别人帮忙。
“正确答案是A。”徐惠梁解释,CPR和AED应分别由两个人操作,同伴则立刻报警,随后再协助施救。至于D为什么也错,他笑了:“人多未必管用,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才最重要。”通过该事例,徐惠梁点出了世博会现场急救的重要性,“如果是发生猝死现象,1分钟内进行人工呼吸、3-5分钟内实施AED,存活率可达到50%以上,为入院治疗奠定良好基础。”
徐惠梁要求学生根据他的示范实际操作,并随时予以纠正。“我们都依照急救现场的情境布置,这样真的到了现场才不致慌乱。”徐惠梁透露,仅仅用作“陪练”的“模拟人”,就全是进口的,完全按照人体仿生学设计,“加上AED,一套就要3万元。”但他认为很值,“生命是无价的,而且学会了急救措施,不只世博,日常生活中也很有用。”这也是东方医院急救培训中心的宗旨。
规范急救培训的标准
其实,该急救培训中心本身就是为世博而设立。徐惠梁告诉记者,东方医院为上海世博会定点医院,2008年1月,为提升世博会的急救水平,刘中民院长决定组建急诊医学部急救培训中心,聘请徐惠梁担任急救培训中心副主任。“医院聘请专家担任医院急救培训中心主任,在国内是第一次。”
急救培训中心成立之初即瞄准世博会保障八大安全因素,确定世博会医疗保障的重点是做好复苏与创伤救治,制定了一系列培训计划。
急救培训中心成立之后,徐惠梁就组织举办了医院护理部CPR骨干培训班、新进医务人员实用急救技术与ACLS培训班等十多期专业培训班。
同时,急救培训中心注重急救培训的标准化、规范化。2009年5月底,急救培训中心与浦东新区医学会联合举办《迎世博浦东新区医务人员急救技能培训班》,来自浦东新区一、二级医疗机构的155名基层医务人员参加。7月23日举办了首期“迎世博心脏救护员”培训班,来自外高桥一家跨国公司的24位员工进行了为期一天的全封闭培训,并获得了国际认证的美国心脏学会颁发的心脏救护员证书。
徐惠梁还对上海世博会急救工作提出了自己的建议:“进行网格化管理。”按照他的设想,只需将世博会展馆划分为一个个“网格”,每个网格内放一顶遮阳伞,配备基本的医疗工具,由2-3名受过培训的志愿者巡回,一旦发生意外就能及时处理。
链接:几种现场急救知识
心肌梗死:病人取自然舒适体位;保持安静,避免病人紧张;给病人舌下含硝酸甘油片(每3-5分钟含一片,总量3-4片),口服麝香保心丸两颗,可吸氧,赶快呼救120;如发生心脏骤停赶快做CPR(人工呼吸)。
脑血管意外:保持病人安静;病人平卧或侧卧,不可垫高枕头;保持气道开放,清除口腔分泌物;呼叫120;有条件可给予吸氧。
触电:迅速脱离电源;现场实施CPR,低电压触电早实施AED(CPR结合AED);CPR必须持续不间断进行;触电病人必须留院观察24小时;局部灼伤伤口用清洁敷料包扎。

手机电话: 13501720605
邮 箱: xuhuil1947@126.com
网站总监:徐惠梁
